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回眸 » 正文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六年

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启动实施了高水平“211工程”大学一期建设(2014—2017年)。2016年,顺利入选国家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开启了迈向“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宏伟目标的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取得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六年!

一、学校办学理念更加鲜明,发展战略更加明确

2014年,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提出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争取到2018年左右,在建校60周年前后,基本建成创业型东南强校。”2018年4月12日九届一次教代会上,学校进一步深化拓展了走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提出“创建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创业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

为了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我处牵头全力组织制定、实施了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不断完善以学校总规划为统领、部门专项规划和学院规划相互支撑、连接的科学前瞻的规划编制体系;建立健全以规划目标为导向、规划项目为抓手、管理责任为牵引、绩效评价为推动的规划实施体系,确保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期间,学校与福建省教育厅签署了《福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目标管理责任书(2014~2017年)》。我处牵头组织制定了《福州大学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规划(2014~2017年)》及其专项规划和学院行动计划,精心组织分解了校院两级具体建设目标和指标任务,先后召开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研讨会和工作推进会。学校全面开启了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2016年,我处认真组织了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中期检评工作,狠抓立项项目内涵建设质量。2017年,学校完成了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规划的既定目标。

为了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2016-2020年我处以学校列入国家和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契机,牵头精心组织编制、实施世界一流学科(群)和一流高校建设方案,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2020年9月,我处牵头组织举行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网络评议会,专家组对学校整体建设及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情况进行了评议,一致认为,福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建设方案开展工作,“双一流”建设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许多指标超额完成,高质量完成了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周期的目标和任务。

二、学校学科布局结构更加优化,学科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学科交叉融合进一步增强

依托“双一流”建设契机,在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群”带动下,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创新学科管理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加大了学科结构的布局、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群、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和新兴交叉培育学科的“争创一流,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学科优势不断聚焦壮大,学科集群不断优化发展。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等6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经济学等11个学科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建设学科。学校围绕生物医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能源以及其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制定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培育建设方案,培育建设新的学科增长点,生物医药、大数据、海洋探测、人因工程、量子计算等7个学科(方向)成为我校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培育建设项目。

学校始终坚持“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学科建设传统优势特色,“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赢发展”。围绕福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世界一流学科群“坚持顶天立地,争创世界一流,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的化学科学与工程一流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光催化领域一流前沿基础研究团队、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一流研发中心,牵头组建了“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围绕福建三大支柱产业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峰高原等学科“在服务地方中寻求新发展、新契机、新突破”;围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急需,学校超前部署了微电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量子计算等学科专业,建立微电子示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和研究院等,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共建“中国福建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全面对接福建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重点支撑“数字福建”和“数字中国”建设;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业设计等工科专业,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2个专业调整为工学,目前学校拥有的89个本科专业中,工科专业54个、占比60.7%,研究生专业中理工科占比70.2%,工科优势特色进一步凸显,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学科专业对福建省三大主导产业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全覆盖,主要产业覆盖率超过93%,学校对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支撑作用持续提升,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在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有24个学科上榜,占全校学科总数的63%。其中A类学科1个,B类学科11个, C类学科12个。化学学科进入A类行列。在本次学科评估中,化学学科有150所高校参评,我校与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进入A-档,位处全国排名前10%。有6个学科全省排名第一。

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构建世界一流学科生态系统显成效

2017年9月,“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经过建设,2019年5月,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我省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前1‰学科),材料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学科等4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国际排名稳步提升。化学学科国际排名从2018年的第135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01位,从世界前1.117‰(2018.11)提升到0.745‰(2020.9);材料学从第209位提升到第206位,由世界前2.503‰(2018.11)提升到2.144‰(2020.9);工程学从第586位提升到第502位,由世界前4.198‰(2018.11)提升到3.091‰(2020.9)。

化学科学与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群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牵引、带动、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学校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的学科数量实现连年增长。2020年学校共有14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连续三年实现增长(2018年8个,2019年9个),学科总体排名较往年有较大提升。

“世界一流学科群”牵引、带动化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批学科持续进步。化学工程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50名,位居第46;化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进入世界排名前150名,位居101-150;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学科世界排名151-200;环境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世界排名201-300。化学学科首次进入U.S. News世界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百强榜单,位列全球第77名,提升了53位,在内地高校位列第19名。

在“世界一流学科群”带动、示范下,矿业工程学科世界排名51-75,土木工程学科世界排名101-150,通信工程学科世界排名201-30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两个学科世界排名301-400;电力电子工程学科世界排名401-500。学校世界一流学科生态系统呈现规模化快速发展。

四、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六年来,经过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实施,2014-2017年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和2016-2020年“世界一流学科(群)”和“双一流”大学建设,学校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根据美国USNews、英国泰晤士和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世界权威大学排名数据,福州大学排名基本上位居全球401~804名之间、内地高校31-59名之间,位居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前列。特别是在“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名列全球第455名(2020排名第403),内地高校第51名(2020排名第50);在USNews2020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98名,内地高校第50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