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回眸 » 正文

严把人才引进“政治关”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一、党管人才原则全面落实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凡涉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事项、建设规划、重大政策等都由党委常委会作出部署,进行顶层设计、战略决策。严把人才引进“政治关”,校党委“一把手”亲自考核、面谈拟引进的国家级人才。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严把人才引进“政治关”,实施学院考核“双签字”制度,学院党委书记负责考察引进人才在遵纪守法、道德品行、协作精神方面的表现情况,院长侧重考评引进人才的教学和学术水平。

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推进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贯穿到教师入职、聘岗、培养、考评等各个环节,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定期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出国(境)行前教育、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等,举办教师学术沙龙、教师节表彰大会、正高受聘仪式、教职工荣休典礼、师德主题观影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师德修养。开展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定期开展教师思想状况滚动调查、教师返校到岗及思想动态调查,及时了解、研判、引导教师的思想状况,畅通师德问题反映渠道,构建多方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2014年以来,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教育专题网络培训659人,756人次获得国家、福建省和校级表彰,涌现出一批包括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形成先进典型引领的良好格局。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深入实施“高层次拔尖人才引育计划”,连续举办四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2014年以来新增国家级人才71人次、省级人才195人次,现有国家级人才83人次(47人)、省级人才262人次(192人),基本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富有创新活力和较强学术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探索“领军人才+专家团队+科研平台”的引智新模式,采取项目带动、点面结合、长短期并重的引智新方式,获批2个全国地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设立实施“旗山学者”奖励支持计划、“嘉锡学者”特聘教授奖励支持计划等培育项目,初步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紧密衔接的“五年阶梯式”人才队伍建设体系。通过实施该体系,15人成长为长江、杰青、万人等国家级人才,128人成长为省级人才,21人获聘“嘉锡学者”,144人获聘“旗山学者”。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计划”,2014年以来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25人、从事在职博士后研究157人、出国(境)访学研修551人、出国(境)短期交流1303人。不断深化绩效工资、职称制度、业绩考评改革,对“破五唯”进行有益探索。2014年至今,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由40.3%增长至65.8%(增长25.5个百分点),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工作经历教师由14.8%增长至39.9%(增长25.1个百分点),高级职称教师由56.4%增长至61.6%(增长5.2个百分点)。

四、民生福利水平稳步提升

深化“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2014年以来,三次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离休人员离休费,在职人均增资2024元/月,离休人均增资1849元/月。完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编制在职人员全员参加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连续五年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人均增资1653元/月。两次调整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项目,公积金经费投入从2014年的3244万元提高至2020年的11500万元(全年增加投入8256万元),教职工公积金待遇大幅提升。全校绩效工资总量从2014年的20500万元提高至2019年的38255万元,教职工收入明显增加。此外,2017年起增设“教学科研岗位奖”,年增加经费投入1720多万元;2017年起增加发放综治平安奖金,年增加经费投入4000多万元;2018年起安排食堂补助,年增加经费投入1100多万元。(教师工作部、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