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 正文

【时代先锋】八闽人才风采录:王心晨

“科学研究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是在未知的领域探素新的道路,犹如一个开路人,也像是一名接力者,一点一滴、一步一伐的前行,需要勇气、智慧和长期的坚持。

未来要很慎重的选择你将来的导师,因为他基本上就决定你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轨迹,无论你未来从事什么科学研究,化学对你们来说都是很有用的。”——王心晨

王心晨教授,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福州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现为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常委、副校长),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心晨教授是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长。他从事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调控、光催化反应机理等研究工作已有20多年,在光催化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开拓性成就,开辟了氮化碳光催化研究新领域。

也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命运不经意间开的一个玩笑,却给年少的王心晨指明一条科学研究之路,1995年他进入福州大学国家理科化学基地班。

王心晨:“当时我也没有报福州大学,其实我是调剂进来的,也不是报化学学科,后来进来以后觉得福州大学化学学科还是非常强的,是卢嘉锡先生亲自创建的,所以福州大学化学学科起点还是非常高的。在这里面可以接触到很多非常知名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学者、教授,所以在这里面还是得到很好的科学上基本科学的训练。”

学习化学,需要比常人更有耐力、更要耐得住寂寞。一旦踏入化学这个门槛,就注定了艰辛的跋涉。但幸运的是,王心晨在化学基地班遇到了他的导师付贤智。

王心晨:“我记得应该是付老师是97年来福州工作,付老师刚从美国回来,他的这种科研理念,还有课题的前沿性还是非常强的,我接触进去,慢慢就对这个光催化,通俗一点的讲就是人工光合成领域,就非常感兴趣了。”

从本科到硕士,七年的时间,王心晨一直跟随付贤智教授从事光催化基础研究。2002年3月,他获得福州大学物理化学的硕士学位。此时的他,并没有停止求学的脚步。

王心晨:“我们本科读完后,我们那时候可以保送继续深造念硕士,念硕士的话就非常自然地就留在付老师的课题组,延着原来的课题做下去。我记得我当年本科的时候,做的是一些二氧化钛薄膜的一些制备,然后到了硕士阶段就开始研究固体超强酸,光催化剂研发的一些工作。因为我的导师跟付校长也是非常好的朋友、同行,所以就很自然的到香港中文大学去念博士,还是继续沿着二氧化钛光催化开展下去,也是做环境光催化,也就是在博士之前基本上做的都是环境光催化的这样一个范畴。”

2005年7月,博士毕业后的王心晨以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的身份回到福州大学工作。在工作期间,他获得多次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机会。

此时,王心晨日渐成熟,他开始转变原来跟随前辈走路的角色,蜕变到开始带领团队和学生开拓新路。

在德国期间,他带领团队突破了无机化合物材料的光解水制氢40多年的研究,开拓了光催化材料研究的新领域,实现从传统无机半导体光催化剂,到聚合物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突破。

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所长,Markus Antonietti教授:“王心晨教授在我的科研组作为科研组长与我共事。我有提供给他一些帮助,但是那时他已经相当的独立了。那时他已经开发了这个“超级新星”,他发明了这种氮化碳光催化剂。这种光催化技术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

2012年王心晨回国,再次回到福州大学从事光催化的研究工作。回国后的第二年王心晨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而时任福州大学光催化研究所所长的付贤智,主动提出支持王心晨等年轻人担任研究所负责人。

中国工程院 院士 福州大学 校长 付贤智:“让这些年轻同志尽快成长起来,年轻的同志表现得都很优秀,我的学生里面有国家长江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获得者、大部分都是教授。我也希望研究所的团队能够继续做的更好,让心晨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就是我给他压担子,尽可能叫年轻人去做,更多地给他们予以指导跟他们讨论,发现问题。”

秉承卢嘉锡、魏可镁、付贤智等院士前辈的光荣传统,王心晨对人才梯队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他培养了多名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张金水博士就是他的得意门生。

在王心晨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9月,福州大学化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7年12月,福州大学化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居全国8至15名,2018年1月他所领衔的“光催化研究所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王心晨在科研这条路上,执着地跋涉和探索了二十三年。谈到光催化研究的前景,他内心充满自豪与激情,也许这就是一名科研人员的自信和荣光。

内容来源: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先锋》